最新消息:欢迎来到学习历史网站

依安简史(二)

一、旧石器时代

在3万年前,东北地区就已经有大量的原始居民生存和繁衍。据李治亭主编的《东北通史》一书介绍。“黑龙江西部地区,以嫩江为中心,形成了一个原始文化密集的地带。”[1]实际上,这个密集的地带就是指今天齐齐哈尔地区,而依安县正属于这个密集地区的边缘地带。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,依安这片沃土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先民居住了。

二、新石器时代

当黄河流域尚处于新石器时代,在寒冷的东北大地上也出现了古人类的遗址。1930年,在齐齐哈尔市,梁思永先生主持发掘了昂昂溪细石器遗址。这证明了远在七千年前的嫩江、乌裕尔河流域,就已经有远古人类生存了。

1980年,在依安县乌裕尔河大桥南,几个采砂的农民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。我们今天一般称之为桥南考古遗址,距今约7000年左右。这个遗址中发现了石犁、玉环、石锛、石镞、石片、陶片等文物,此外还发现了牛骨等遗存。这里发现的石器大多采用磨制、压制、打制等方法,兼具东北细石器特点、黄河流域农耕特点等。这个遗址的发现,证明在新石器时代,依安大地上就已经有原始居民居住了,而且这些原始居民与中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先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
三、夏商周时期

在中原地区进入阶级社会之后,东北的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来往较为密切。在夏朝中期、商朝前期、西周前期时,东北东部的肃慎族都曾经派使者前往中原王朝进行联系。

公元前10世纪前后,在松嫩平原腹地的索里部族逐渐出现,同时,东北西部的东胡部族也逐渐强大起来。依安县此时正处于东胡部族和索里部族交界地区。公元前3世纪前后[2],索里首领东明南渡松花江,建立起东北第一个奴隶制政权——夫余政权,夫余二字,应来源于“乌裕尔河”的转译音。依安在当时属于夫余政权。

秦末汉初之际,东胡为蒙古草原上的匈奴部族所灭,一部分东胡人融入匈奴,一部分退居到大兴安岭,称为鲜卑、乌桓等部。这样,包括依安县在内的松嫩平原腹地广大地区为夫余政权所占据。

新顺古墓遗址:1990年4月,依安县新发乡新顺村村民在采砂时发现一处古墓。据考古学家发现,这处古墓应处于战国时期,这处古墓中发现了铜器、玉器和陶片文物,体现出在战国时期,依安县境内就已经存在青铜文明,而这个青铜文明或许与古夫余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
索里东明南渡:传说中,索里王有一婢女怀孕,索里王想杀掉婢女。婢女自称天降鸟卵吞而有孕,索里王怀疑婢女之子是天赐之子,所以容忍了这个孩子的出生。孩子出生后名为东明。东明出生后,索里王将他扔到猪圈和马棚中,猪、马都保护东明。索里王于是抚养东明长大。东明长大后孔武有力,索里王逐渐害怕起来,想杀掉东明。东明南逃至松花江,以弓射水,鱼鳖浮在水面结成桥梁,东明因而渡河,并建立了夫余国。

[1] 李治亭:《东北通史》;第19页;郑州;中州古籍出版社;2002年版。

[2] 史学界对此存在争议,有的史学家认为夫余建国应在公元前2世纪前后。

转载请注明:学习历史 » 依安简史(二)

与本文相关文章

发表我的评论

取消评论
表情 插代码

Hi,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!

  • 必填项
  • 必填项

网友评论1

  1. 111

    11472020-06-28 16:44 回复